對於阻礙經濟運行的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國傢一再衛生采取措施解決。近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引導金融機構貸款方向、運用信貸資產證券化和上市等標安全準化方式融資、支持跨境融資等10條措施來化解融資難。專傢認為,隨著這些政策的逐步落實,相應效果會逐步顯現。 融資貴融資難拖累穩增長 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對經濟實現穩增長意義重大。國務院在有關指導意見中指食品出,當前,我國日韓亞洲歐美Av精品經濟形勢總體向好,但仍存在不穩定因素,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結構調整處於爬坡時期,解決好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對於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因融資不暢而生存艱難。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法與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濤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中國企業融資難問題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這種情況已經嚴重拖累瞭以中小企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發展,對處於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將產生沖擊。 根據中金公司日前發佈的報告,9月以來,央行貨幣政策放松措施在銀行間市場傳導順暢,並部分傳導至實體經濟。企業債收益率9月以來明顯下降,大企業和城投公司融資成本降低。但與此相對,中小企業融年輕人免費視頻資成本仍較高。 尹振濤表示,融資難對實體經濟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限制我國相關產業發展,影響經濟結構轉型調整步伐。二是削弱企業自身尋求發展壯大的動力,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三是容易使金融機構缺乏轉型動力,削弱整個行業的全球競爭力。四是容易引起經濟波動,並可能因破產和失業等而引發社會問題。 |